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资讯>技术问答

SD NAND擦写寿命详解

SD NAND-贴片式TF卡-贴片式SD卡-免费测试2025-11-1813

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SD NAND(和所有基于NAND Flash的存储设备)的擦写寿命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核心答案(先给您吃个定心丸)

  1. 不是“变砖头”:一个块被擦写了3000次后,不会立刻导致整个产品“变砖”,无法使用。

  2. 是“退休”:这个块会被存储器的管理机制(Flash控制器和FTL)标记为“坏块”,然后退休,不再被使用。

  3. 有“备用军”:产品出厂时就有额外的备用块,就是为了替换这些“退休”的坏块。

所以,擦写寿命耗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而不是一个瞬间的“死亡”。

详细解释:擦写寿命到底怎么计算的?

1. 基本单位:P/E Cycle

我们说的“擦写寿命3000次”,专业术语叫 P/E Cycle

  • P:Program(编程),也就是写入数据。

  • E:Erase(擦除)。

NAND Flash的特性是不能直接覆盖写入。要想在已经写过数据的地方重新写数据,必须先进行擦除。而擦除的最小单位是 “块”,写入的最小单位是 “页”

所以,一个完整的P/E周期就是:擦除一个块 -> 然后把这个块里的所有页写满数据

比喻:
把NAND Flash的一个想象成一个白板

  • 写入数据:就是在白板上用笔写字。

  • 擦除数据:就是把整个白板用板擦擦干净。

  • 一个P/E周期:就是把白板写满字,然后再全部擦干净的过程。

  • 寿命3000次:就是说这块白板反复“写满->擦干净”3000次后,可能就擦不干净了,或者写字容易出错了。

2. 寿命耗尽时会发生什么?

当某个块接近或达到其标称的P/E周期后,它并不会“爆炸”,而是会出现两个主要问题:

  • 数据保持能力下降:即使不通电,里面存储的电荷也会更容易流失,导致数据保存时间变短。可能放几个月数据就自己出错了。

  • 读写错误率升高:读取或写入时更容易出现比特错误。

关键角色:Flash控制器和FTL

SD NAND、eMMC、SSD、U盘等都不是裸NAND芯片,它们内部都有一个Flash控制器和一套叫做 FTL 的软件。

这个控制器就像一个超级管家,负责:

  • 磨损均衡:确保所有的块都被均匀地使用,而不是可着一个块“薅羊毛”。比如你总是修改同一个文件,管家会偷偷把这个文件的数据写到不同的物理块上,让所有块的磨损程度趋于一致。

  • 坏块管理:当某个块读写出错或达到寿命时,管家会立刻把它标记为坏块,并从备用块池里拿出一个新的好块来顶替它的位置。

  • ECC纠错:在读取数据时,检查并纠正一定数量的比特错误。

3. 整个产品的寿命终结过程

现在我们把所有概念串联起来,看看一个SD NAND是如何“寿终正寝”的:

  1. 正常使用期:你不停地写入、删除数据。控制器通过磨损均衡,让所有块均匀地消耗P/E周期。备用块数量充足。

  2. 消耗期:经过长期重度使用,所有原始块都逐渐接近了3000次的标称寿命。备用块开始被一个个启用,来替换掉“退休”的坏块。

  3. 濒临终结期当所有原始块和所有备用块都达到了寿命极限,全部被标记为坏块后,Flash控制器再也找不到好的块来替换了。

  4. 寿命终结:此时,控制器会进入写保护模式。它会向主机报告“我没有空间了”,拒绝任何新的写入操作,但通常仍然允许读取已存在的数据。

所以,最终的状态是:

  • 不是“变砖头”:设备还能被识别,里面的数据大概率还能读出来。

  • 但“只能读,不能写”:你无法再存入任何新文件,也无法删除、修改旧文件。对于需要记录数据的系统来说,这其实就等同于“坏了”。

不同类型NAND的寿命对比

您提到的TLC是其中一种,寿命相对较短。我们来看一下:

图片.png

详细解释

1. 1 bit (SLC - Single-Level Cell)

  • 含义:一个存储单元只存储1个比特的数据。

  • 状态:1比特只能是0或1,所以房间只需要区分2种状态

    • 状态 A -> 代表 0

    • 状态 B -> 代表 1

  • 比喻: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房间,只有开灯关灯两种明确的狀態。管理员(控制器)只需要判断灯是开是关,非常容易,几乎不会看错。

  • 数字大小的意义1 这个数字很小,代表状态极少。

2. 2 bits (MLC - Multi-Level Cell)

  • 含义:一个存储单元存储2个比特的数据。

  • 状态:2比特有四种组合:00, 01, 10, 11。所以房间需要区分4种状态

  • 比喻:现在房间的灯光有4个亮度级别:全暗、微亮、较亮、最亮。分别代表00, 01, 10, 11。管理员需要非常精确地分辨出当前是哪个亮度级别。

  • 数字大小的意义:数字从 1 变为 2,状态数量从2个翻倍到4个。

3. 3 bits (TLC - Triple-Level Cell)

  • 含义:一个存储单元存储3个比特的数据。

  • 状态:3比特有八种组合(2³=8)。所以房间需要区分8种状态

  • 比喻:房间的灯光现在有8个极其精细的亮度级别,从全暗到最亮。管理员需要像专业调光师一样,能分辨出极其细微的亮度差异。

  • 数字大小的意义:数字增加到 3,状态数量再次翻倍,达到8个。

4. 4 bits (QLC - Quad-Level Cell)

  • 含义:一个存储单元存储4个比特的数据。

  • 状态:4比特有十六种组合(2⁴=16)。所以房间需要区分16种状态

  • 比喻:这几乎到了人眼分辨的极限!房间有16个几乎连在一起的亮度级别。管理员必须瞪大了眼睛,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准确判断当前到底是哪个级别,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加。

  • 数字大小的意义:数字 4 带来了状态数量的爆炸性增长(16种),管理难度呈指数级上升。

  • SLC (1-bit):只有 2 个明确的状态(例如,0V代表 0,5V代表 1)。判断简单、快速、可靠。

  • MLC (2-bit):需要区分 4 个不同的电压状态。控制器必须更精确地测量电压。

  • TLC (3-bit):电压状态增加到 8 个。状态之间的“电压窗口”变得非常狭窄,识别难度和耗时显著增加。

  • QLC (4-bit):电压状态达到了 16 个。这是极致精细的操作,状态之间极易混淆,导致读写速度变慢,且需要更强的纠错来保证数据正确。

给用户的建议

  1. 不要恐慌: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(如手机、相机、普通嵌入式设备),在产品的正常生命周期内(比如3-5年),很难将TLC的擦写寿命耗尽。这是一个非常耐用的指标。

  2. 关注使用场景:如果你是重度用户,比如7x24小时不间断写入的监控摄像头、频繁记录日志的工业设备等,就需要选择更高寿命的SLC/MLC产品,或者选择具有高耐久度特性的工业级SD NAND/TF卡。

  3. 重要数据勤备份:这是黄金法则。任何存储介质都有理论寿命和意外损坏的风险。

总结

  • 3000次擦写寿命:是指每个物理块可以承受的理论擦写次数。

  • 不会立刻变砖:达到次数后,该块“退休”,由备用块顶替。

  • 最终状态:是所有块(包括备用块)都耗尽后,进入只读不写的写保护状态,而非完全损坏。

  • 核心技术磨损均衡坏块管理是保证产品在寿命期内稳定工作的关键。

热门标签:SD NAND FLASH 贴片式TF卡 贴片式SD卡 SD FLASH NAND FLASH


SD NAND-贴片式TF卡-贴片式SD卡-免费测试

深圳市芯存者科技有限公司

联系我们

电话:176-6539-0767

Q Q:135-0379-986

邮箱:1350379986@qq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大道1021号C座

商务咨询
商务咨询
技术支持
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