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,它触及了电子元器件封装、内部结构和焊接工艺的核心差异。
简单来说,核心原因是:STM32和SD NAND是两种完全不同结构的芯片。STM32是单一的、坚固的硅片,而SD NAND是一个“三明治”式的复杂封装,内部有更脆弱、更不耐热的部件。
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详细拆解为什么STM32更“耐造”:
STM32 (MCU/微控制器):
它本质上是一颗单片硅晶圆(Die)。虽然内部集成了CPU、内存、外设等无数晶体管,但它是在同一块硅片上通过光刻等工艺制造出来的单一、完整的结构。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实心的花岗岩,结构坚固,导热相对均匀。
SD NAND (或eMMC, UFS等):
它本质上是一个封装系统(SiP - System in Package)。它的内部通常至少包含两颗独立的芯片:
这两颗或多颗晶圆通过极细的金线 绑定到基板上,然后被封装在一个塑料外壳里。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精密的俄罗斯套娃或三明治,内部有多个易碎的部件和连接线。
NAND Flash 晶圆:负责存储数据。这是最脆弱的部分。
控制器 晶圆:负责管理NAND、纠错、磨损均衡等。
风枪加热是一个剧烈的局部热冲击过程。400°C的高温气流集中在芯片一个小区域,会瞬间产生巨大的热应力。
对STM32的影响:
作为单一硅片,它的热膨胀系数相对一致。虽然高温可能会损坏表面的晶体管(超过硅的极限,通常短期可承受300°C以上),但因为它结构简单坚固,热量传导到整个芯片需要时间,熟练的操作者可以在芯片整体温度升得过高之前完成焊接。
它的主要焊接风险是引脚氧化或内部金属层因过热而扩散(电迁移),但需要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。
对SD NAND的毁灭性影响:
内部金线熔断:400°C的风枪温度极易导致内部连接NAND晶圆和控制器的金线熔化或变形。金线的熔点虽然较高(约1064°C),但极其细小,在高温下机械强度急剧下降,很容易因热膨胀不均而断裂。这是最常见的死因。
封装材料分层:芯片的塑料封装体、内部粘合晶圆的胶水、以及基板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。剧烈的局部加热会使这些不同材料以不同速率膨胀,导致内部脱层、开裂。一旦开裂,可能压断金线或破坏晶圆。
NAND晶圆本身更脆弱:NAND Flash存储单元是浮栅晶体管,其结构比MCU的逻辑晶体管更精细、更薄,对高温更加敏感。高温可能会直接导致存储单元电荷泄漏或栅氧层击穿,造成数据错误或永久损坏。
STM32: 通常采用LQFP、QFN等封装,芯片背面往往是暴露的铜基板或直接是硅片,能较快地将风枪的热量传导到PCB板和其他地方,有助于散热。
SD NAND: 多为BGA(球栅阵列)或LGA(栅格阵列)封装。芯片被完全包裹在塑料里,就像一个保温箱,热量很难迅速散发,容易在内部积聚,导致“焖烧”,温度实际可能比风枪显示的温度高得多。
结构简单:单体硅片,没有内部绑线,坚固耐用。
耐热性高:作为逻辑芯片,其制造工艺和材料本身就能承受较高的回流焊温度(无铅工艺峰值温度通常可达240-260°C)。
散热较好:封装形式利于热量从背部导出。
“幸存者偏差”:我们手工焊接STM32成功了太多次,形成了它很耐用的印象。但实际上,如果风枪温度失控、时间过长,STM32同样会烧毁。只是它的“死亡阈值”比SD NAND高得多。
降低温度:不要使用400°C。建议设置在300-330°C之间,甚至更低。
预热!预热!预热!: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使用预热台将整个PCB板底部加热到100-150°C。这样可以极大减少风枪加热时芯片与PCB之间的温差,避免热冲击。
均匀加热,保持距离:风枪嘴要绕圈,不要盯着一个点吹。保持一定距离(1-2cm),让热风均匀加热芯片周围的焊盘和PCB,利用PCB的热量通过焊点融化锡膏,而不是直接用热风“烤”芯片。
缩短时间:使用适量的助焊剂,可以帮助锡膏快速熔化,减少加热时间。看到锡珠有归位动作后,立即移开风枪。
参考数据手册:Always check the datasheet! 手册上通常会给出焊接的温度曲线建议。
总而言之,STM32是“实心石头”,而SD NAND是“内部有精细结构的玻璃工艺品”。用对待石头的方法去处理工艺品,结果自然是灾难性的。理解了它们的内在差异,就能采用正确的焊接方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