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型参数:MLC NAND的标称擦写寿命(P/E Cycles)通常在3,000至10,000次之间(具体数值需参考产品规格书,假设为3,000次)。
计算公式:
寿命(年)=日均写入量总擦写次数×容量
若客户每天写入8GB(全盘擦写1次),寿命为:
365天/年3,000次≈8.2年
若擦写频率较低(如每周1次),寿命可达:
52周/年3,000次≈57年
示例:
结论:区块链场景通常擦写不频繁,MLC寿命完全满足需求。
标称值:MLC NAND的典型数据保持时间在25°C下为1-3年(需以规格书为准)。
温度影响公式(基于Arrhenius模型):
保持时间=tref×210Tref−Tuse
若客户使用温度为25°C:
1年×21055−25=1年×23=8年
需额外措施(如降低温度或ECC纠错)以满足10年要求。
示例(假设标称值在55°C下为1年):
建议:
确保工作温度≤25°C,或选择标称保持时间更长的型号。
通过定期刷新数据(如每年重写一次)延长有效保持时间。
擦写寿命:MLC的3,000次擦写对低频场景足够,无需担忧。
数据保持:
若标称值在常温下≥5年,结合低温环境可满足10年。
若标称值不足,需通过温度控制或数据刷新策略弥补。
补充措施:
启用ECC纠错和磨损均衡算法。
提供测试报告或建议客户验证实际环境下的数据保留能力。
通过以上分析,客户可清晰评估MLC SDNAND的适用性,并针对性优化存储方案。
上一篇:树莓派驱动SD NAND详细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