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新闻资讯 技术问答

SD NAND与MCU的通信方式及工作原理详解

SD NAND-贴片式TF卡-贴片式SD卡-免费测试2025-04-2233

一、通信方式

SD NAND与MCU的通信通常通过SPI(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)协议实现。以下是具体细节:


1. 物理接口

SD NAND的SPI接口通常包含以下引脚:

引脚名作用
CLK时钟信号(由MCU主控)
MOSI主设备输出,从设备输入
MISO主设备输入,从设备输出
CS片选信号(低电平有效)
VCC/GND电源与地

SPI接口连接示意图


2. 通信协议

SPI协议以主从模式工作,MCU为主设备,SD NAND为从设备。数据传输特点:

  • 全双工通信:数据在MOSI和MISO线上同时传输。

  • 时钟极性(CPOL)与相位(CPHA):需根据SD NAND的规格配置(通常为CPOL=0, CPHA=0)。

  • 命令结构:每条操作由以下步骤组成:

    1. 拉低CS:选中设备。

    2. 发送命令字节:指示操作类型(如读、写、擦除)。

    3. 发送地址字节:指定操作的存储位置。

    4. 数据传输:读写数据或状态信息。

    5. 拉高CS:结束通信。


3. 典型操作示例

读取芯片ID为例:

// MCU发送的命令序列SPI_CS_LOW();SPI_Transfer(0x9F); // 发送READ_ID命令uint8_t id[3];id[0] = SPI_Transfer(0x00); // 读取厂商IDid[1] = SPI_Transfer(0x00); // 读取设备ID高字节id[2] = SPI_Transfer(0x00); // 读取设备ID低字节SPI_CS_HIGH();

二、工作原理

SD NAND的本质是SPI接口的NAND Flash芯片,其核心是NAND型闪存结构,工作原理如下:


1. NAND Flash存储结构
层级大小操作限制
页(Page)通常2KB~4KB写入需按页编程,不可单字节修改
块(Block)通常64~256页擦除操作的最小单位

NAND结构示意图
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Plane(平面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          Block(块)       │          Block(块)      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┤
│ Page  │ Page  │ Page  │...│ Page  │ Page  │ Page  │...│
│ (页)  │ (页)  │ (页)  │   │ (页)  │ (页)  │ (页)  │   │
├─┬─────┼─┬─────┼─┬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┬─────┼─┬─────┼─┬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┤
│D│ OOB │D│ OOB │D│ OOB │   │D│ OOB │D│ OOB │D│ OOB │   │
│A│     │A│     │A│     │   │A│     │A│     │A│     │   │
│T│ (64 │T│ (64 │T│ (64 │   │T│ (64 │T│ (64 │T│ (64 │   │
│A│Byte)│A│Byte)│A│Byte)│   │A│Byte)│A│Byte)│A│Byte)│   │
└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┘


2. 数据操作流程
2.1 读取数据
  1. MCU发送READ_PAGE命令(如0x13)。

  2. 发送目标页地址(3字节)。

  3. 等待SD NAND内部准备好数据(通过状态寄存器轮询)。

  4. 通过READ_DATA命令(如0x03)读取数据。

2.2 写入数据
  1. MCU发送PROGRAM_LOAD命令(如0x02)加载数据到缓存。

  2. 发送目标页地址。

  3. 传输待写入的数据(需整页对齐)。

  4. 发送PROGRAM_EXECUTE命令(如0x10)触发写入。

  5. 检查写入状态(确保无错误)。

2.3 擦除块
  1. MCU发送ERASE_BLOCK命令(如0xD8)。

  2. 发送目标块地址。

  3. 等待擦除完成(通常需数毫秒)。


3. 关键管理机制
3.1 坏块管理(BBM)
  • 坏块标记:出厂时坏块的OOB(Out-Of-Band)区域首字节非0xFF

  • 动态坏块处理:需在驱动中实现坏块检测和替换策略。

3.2 ECC校验
  • 必要性:NAND Flash存在位翻转风险。

  • 实现方式

    • 硬件ECC:部分SD NAND芯片内置ECC引擎。

    • 软件ECC:MCU使用算法(如Hamming码)校验数据。

3.3 磨损均衡
  • 问题:NAND Flash每个块有擦写次数限制(通常10万次)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在文件系统层(如UFFS)实现动态块分配。

    • 避免频繁写入同一物理块。


4. 控制器型SD NAND的特殊性

部分SD NAND模块(如贴片式TF卡)内置Flash控制器,其工作原理更接近SD卡:

  • 接口兼容性:支持SPI或SDIO模式。

  • 透明化管理:控制器自动处理坏块、ECC和磨损均衡。

  • 操作简化:MCU通过标准命令(如CMD17/24)读写数据,无需直接操作NAND结构。


三、通信时序图示例(SPI模式)

以读取数据为例:

MCU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SD NAND
|---- CS LOW ------------------->|
|---- CMD 0x13 ----------------->|
|---- ADDR 0x00 0x00 0x00 ------>|
|---- DUMMY CLOCKs ------------->|
|---- CMD 0x03 ----------------->|
|<--- DATA BYTE 0 ---------------|
|<--- DATA BYTE 1 ---------------|
|             ...               |
|---- CS HIGH ------------------>|

四、对比:SPI NAND vs 原始NAND Flash

特性SPI NAND原始NAND Flash
接口复杂度简单(4线SPI)复杂(8/16位并行总线)
坏块管理需MCU处理或依赖控制器需MCU全权管理
适用场景低引脚数MCU、小容量存储高性能嵌入式系统
典型型号Winbond W25N01GV, GD5F系列K9F系列, MT29F系列
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

Q1:SPI时钟频率能有多高?
A1:通常支持20MHz~104MHz,具体需参考芯片手册(如W25N01GV最高104MHz)。

Q2:如何提高写入速度?
A2:

  • 启用四线SPI(QSPI)模式(若支持)。

  • 使用DMA传输减少MCU负载。

  • 增大写入缓存,减少频繁擦写。

Q3:数据丢失的可能原因?
A3:

  • 未正确等待操作完成(如未轮询状态寄存器)。

  • 未处理ECC错误导致数据损坏。

  • 电源波动导致写入中断。


六、总结

SD NAND通过SPI接口与MCU通信,其核心是NAND Flash的存储结构,需通过特定命令实现页读写和块擦除。开发时需重点关注坏块管理、ECC校验和接口时序配置。对于集成控制器的SD NAND模块,可大幅简化底层操作,但需遵循其特定的命令协议。

热门标签:SD NAND FLASH 贴片式TF卡 贴片式SD卡 SD FLASH NAND FLASH


SD NAND-贴片式TF卡-贴片式SD卡-免费测试

深圳市芯存者科技有限公司

售前咨询
售前咨询
售后服务
售后服务
联系我们

电话:176-6539-0767

Q Q:135-0379-986

邮箱:1350379986@qq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后海大道1021号C座C422W8

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QQ客服 微信客服 淘宝店铺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