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 NAND(如SD卡、eMMC等)需要在宽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(通常消费级为-25℃~85℃,工业级可达-40℃~105℃),其耐高低温能力依赖于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协同作用。以下是其关键支撑材料和技术细节:
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:
主材:高纯度环氧树脂(Tg值≥150℃),添加无机填料(如二氧化硅、氧化铝)。
作用:提供机械保护,通过低热膨胀系数(CTE 8-12 ppm/℃)减少与芯片的CTE差异,避免温度循环导致的开裂。
聚酰亚胺(PI)覆盖层:
用于芯片表面钝化层,耐温可达300℃以上,防止高温下金属离子迁移。
高Tg值FR-4基板:
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≥170℃,普通FR-4的Tg仅130-140℃。
高温下保持刚性,避免PCB翘曲导致的焊点断裂。
陶瓷填充基板(用于工业级产品):
添加氧化铝或氮化铝颗粒,CTE匹配芯片(约3 ppm/℃),减少热应力。
无铅焊料(SAC305):
成分:Sn96.5%-Ag3.0%-Cu0.5%,熔点217-220℃。
高温抗蠕变能力优于传统Sn-Pb焊料,低温延展性更好。
Underfill胶(底部填充胶):
环氧树脂+二氧化硅纳米颗粒,CTE≈25 ppm/℃。
填充芯片与基板间隙,分散温度循环应力,防止焊点疲劳断裂。
热隔离设计:
控制器与NAND芯片分层布局,中间插入低导热硅胶垫(导热系数0.2 W/m·K),减缓热量传递。
金属屏蔽层:
铝箔或铜箔包裹关键电路,反射辐射热,均匀温度分布。
柔性连接点:
使用金线键合(Gold Wire Bonding)替代铜线,金线延展性更好(断裂伸长率>30%),可承受-55℃~150℃反复伸缩。
弹性封装胶:
硅胶密封圈(耐温-60℃~200℃)包裹芯片边缘,吸收热膨胀差产生的形变。
预热梯度控制:
升温速率≤3℃/s,避免封装材料因骤热产生内应力。
峰值温度限制:
工业级SD NAND采用低温焊膏(熔点178℃),将回流焊峰值温度控制在230℃以内。
通过JEDEC JESD22-A104标准测试:
-55℃↔125℃循环1000次,检测焊点裂纹和CTE失配风险。
高温高湿(85℃/85% RH)下持续1000小时,验证材料抗老化性能。
特性 | 消费级(如普通SD卡) | 工业级(如工业SD卡) |
---|---|---|
封装材料 | 普通环氧树脂(Tg≈140℃) | 高Tg环氧树脂+陶瓷填料(Tg≥170℃) |
焊料类型 | SAC305无铅焊料 | 高银含量焊料(如SAC405) |
工作温度 | -25℃~85℃ | -40℃~105℃ |
热循环寿命 | 200次(-40℃~85℃) | 1000次(-55℃~125℃) |
价格 | 低($0.5/GB) | 高($3~10/GB) |
数据保持能力下降:
高温加速NAND浮栅电荷泄漏,QLC芯片在85℃下数据保留期可能从1年缩短至3个月。
材料软化:
普通FR-4基板在Tg温度以上发生玻璃化转变,导致PCB变形(翘曲率>1%)。
脆性断裂:
环氧树脂在-40℃时弹性模量增加300%,受外力易开裂。
冷凝结冰:
低温环境下插拔卡时,空气中的水分可能在触点结冰,导致短路。
材料层面:通过高Tg环氧树脂、陶瓷填充基板、弹性密封胶等,实现CTE匹配与应力缓冲。
结构层面:分层热隔离+金属屏蔽层设计,抑制热传导不均引发的局部过热。
工艺层面:优化回流焊曲线+热循环老化筛选,确保量产一致性。
工业级SD NAND通过材料升级(成本增加3-5倍)和冗余设计,可将工作温度拓展至-40℃~105℃,满足汽车电子、航天等严苛场景需求。
上一篇:为什么SDNAND那么怕湿气
下一篇:TF卡改板成SDNAND全流程